2024-03-16
入世十年,莱芜的开放型经济不仅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全省的亮点。看得见的,是做大了进出口规模,引来了大量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企业;看不见的,是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确立了开放思维,思想观念逐步实现了和国际惯例的深度接轨。
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从2001年的2.1亿美元到今年预计达到的32亿美元,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净增30亿美元,年均递增30%。莱芜“姜老大”、“头道菜”端上世界人民的餐桌。
入世十年,万兴公司从过去的“小作坊”,发展成亚洲第一的“姜老大”。“万兴是和‘入世’一起长大的企业,没有‘入世’,万兴不可能发展这样快这样好。”万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建增说。
万兴公司成立于“入世之年”,当时没有厂房、没有车间、没有加工能力,更谈不上资产,只有7名下岗职工。经过十余年的扶犁勤耕,公司资产总额达到了3亿元,年产保鲜、腌渍和脱水产品20多万吨,生姜出口连续9年蝉联全国第一,大蒜出口连续6年取得全国前三名。2010年,万兴实现出口创汇1.6亿美元,是2001年全市农产品出口的20多倍!“入世”,意味着国际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直至撤除。我市抢抓机遇,让更多的外国消费者分享“莱芜制造”的魅力。
入世十年,莱芜外贸从2.1亿美元到32亿美元,进出口规模增长15倍,连跨3个10亿美元级台阶,年均增长超过30%!
入世十年,出口骨干企业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80家,比2001年增加246家。2011年,全市进出口额过亿美元企业达到4家,过5000万美元企业4家,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企业11家。
入世十年,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2011年,全市出口市场达到129个。亚洲是我市传统的出口市场,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0%。近几年,莱芜产品逐步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0%以上。
钢铁、纺织、农产品是莱芜外经贸的“三驾马车”,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0%以上,拉动莱芜外经贸飞速发展。
最具特色和亮点的是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入世十年,莱芜由钢铁出口大市发展成为农副产品出口大市。十年间,钢铁出口比重由2001年的80%下降为20%左右,而农产品由10%上升为70%多。2001年,农产品进出口只有721万美元,2010年达到5.65亿美元,九年增长77倍!莱芜姜蒜无腿走天下。莱芜东兴源寿司姜片占全球年需求量的30%,占欧洲市场的60%。万兴的“姜老大”、东兴源的“头道菜”遍布全球,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分享“莱芜造”。
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入世十年间,全市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2家,合同外资9.8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8.78亿美元
2001年5月9日,是莱芜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日子。这一天,莱城万人空巷,聆听我市启动开发区建设的隆隆喜炮。
莱芜开发区的启动发展,为入世后的莱芜利用外资搭建了高位平台。与此同时,我市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并连续多年实施利用外资“保亿工程”。2005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
按照“国外突出日韩、海外突出港台、省外突出江浙、市外突出济青”的思路,我市连续多年到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美国等国家(地区)和上海、广州、青岛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市在境内外举办招商推介活动32次,签约外资项目76个,合同外资额90.2亿美元。
节会招商凸显特色。2003年以来,我市连年举办钢铁博览会,特别是2009年我市举办国际航空体育节以来,到会外商层次和签约外资项目质量一年好于一年。十年来,全市累计邀请外商1000多人,签订合同外资项目43个,合同利用外资额超过6亿美元。截至目前,各开发区共引进外资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亿美元。
入世十年,我市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2家,实际到账外资额8.78亿美元,分别是入世前的1.2倍和2.06倍。
入世十年,我市引进鲁中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总投资9000万美元,合同外资5000万美元;山东爱地高分子有限公司,总投资2.2亿美元,合同外资8500万美元;维达纸业(山东)有限公司,总投资6亿港币,合同外资2亿港币等一批外资大项目。
入世十年,我市先后完成泰丰纺织、润丰纺织、泰达车库、泰山阳光、兴源热电、爱地高分子等外资股权项目,进一步拓宽了我市利用外资渠道。
截至目前,全市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20个。泰丰纺织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填补了我市境外上市空白。世界500强企业荷兰帝斯曼公司落户莱芜,带来外资8000万美元的“见面礼”。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迈出新步伐。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境外劳务输出9000余人。全市有24家企业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和办事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9800多万美元
2001年腊月,迎春的鞭炮偶尔炸响,口镇康陈村康与凯接到电话,让他明天去莱城集合,去日本“研修”。和康与凯一起去日本的还有12个人。
这13位入世之年首批去日本的莱芜农民,改写了莱芜自主签约劳务输出“零记录”。
一发而不可收。“今天在家种地,明天出国打工”,越来越多的莱芜人出国挣外国人的钱。出国劳务成为莱芜人打工的热点。只有1000多人的康陈村,最多时出国打工的有100多人。
市里出台政策,扶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目前,全市有外派劳务资质企业4家、培训机构3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境外劳务输出9221人,输出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种涉及机械加工、农业种植、建筑业、餐饮服务等30多个行业。
与此同时,莱芜企业境外开发资源,扩大产能“走出去”。山东泰山阳光集团、山东富伦钢铁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分别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建立了境外资源基地。安敬泽在印尼开铁矿,慧通轮胎和外国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进口天然橡胶,出口慧通轮胎。截至目前,全市有24家企业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和办事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9800多万美元。出口企业由2001年的20多家发展到目前的500多家,增长了25倍。
2008年,全市境外承包工程实现零的突破,完成120万美元,带动劳务输出40多人。目前,3873名莱芜人在14个国家开采金、铜、铁、煤、磷矿。
“与狼共舞”、与国际对手同台竞争,“入世”倒逼我国加快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也为莱芜外贸注入新动能。
“2001年入世前,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权实施审批制,只有拿到外经贸部的批文才能与老外做生意,否则,即使有产品有客户,也要找人代理。而要拿到进出口权,必须具备种种条件,民营企业获权更难,跑一年能批下来就不错了。”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田冰说,“现在想做外贸只要备个案,也不论企业是什么性质,在莱芜行政服务大厅办手续,一上午就能办好。”
过去是管理,现在是服务。过去是收费,现在是免签。“入世”促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001年前,莱芜银行中只有中行能办理出口业务,如今,所有商业银行都能办理出口业务。
莱芜有了自己的海关,有了自己的出口检验检疫局,有了自己的保税仓库。这一切都为对外经贸打开了 “绿色通道”。
随着农副产品的出口,农民也有了国际化意识。今年姜蒜价格低迷,许多农民打电话给商务局:“你们想想办法,多出口莱芜的姜蒜。”
出国打工的莱芜人,不仅仅带来了美元、欧元、日元,更重要的是把世界市场观念引到莱芜。“入世”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不仅仅表现在进出口的增加、利用外资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的观念、理念的转变。
今天,政府官员强调规则、注重权利的意识在增强;企业家更加坦然地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开始主动适应并熟练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更多的老百姓逐渐学会以平静、务实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急剧变化、充满竞争的世界。
在历经十年的“热身赛”后,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莱芜,你准备好了吗?
Prev:我公司荣膺省级旅游商品荣誉称号
Next: 全国生姜出口第一大户进军国内市场 [莱芜政府网]
Suggested Resources
- 1热烈祝贺万兴食品荣登济南市民营企业百强榜
- 2万兴食品第一期“精细化管理”分析会成功举行
- 3济南市委副书记杨峰一行公司参观调研
- 4姜山美如画 庆祝二十大
- 5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20周年庆典暨2021年企业年会隆重开幕
- 6凝聚巾帼力量 谱写时代芳华
- 7大蒜春季管理技术
- 8生姜种植早春准备
- 9姜田土壤改良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500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op 500 National Key Leading Enterprises
Top 500 National Key Leading Enterprises
Ginger exports consistently rank first in the country
Garlic exports rank among the top three in the country
Garlic exports rank among the top three in the country